2025年7月14日、10月21日,宁夏盐池滩羊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阵地(位于宁夏盐池滩羊产业集团发展有限公司)迎来了一批特殊的“访客”。来自盐池第六小学、盐池第五中学906名学生走进现代化滩羊养殖加工园区,通过“屠宰车间探秘—产品展厅研学—生产劳动体验—文化阵地寻根”四大模块的沉浸式体验,在羊毛与硝盐的清香中,开启了一场关于劳动价值与产业智慧的深度探索。
见证生命与匠心的对话
在严格消毒的滩羊屠宰车间,学生们隔着透明玻璃墙,目睹了现代化屠宰流水线的运作全程。“原来每一只滩羊都要经过严格的检疫和人道处理。”学生目不转睛盯着悬挂的胴体,听着技术员讲解“吊宰排酸”工艺对肉质的影响。当得知屠宰车间采用0-4℃预冷锁鲜技术时,学生们不禁感叹:“原来我们吃的每一口羊肉背后都有这么多讲究!”车间负责人特意展示了传统宰杀与现代工艺的对比图谱,让学生们理解劳动技艺随时代发展的演变过程。

图 学生参观屠宰车间
解码舌尖上的非遗密码
走进滩羊产品展示馆,琥珀色的羊油、晶莹的羊腱子、精致的羊绒毯在射灯下熠熠生辉。讲解员手持不同年份的滩羊肉,现场演示“三看两摸”的鉴别技巧:“优质滩羊肉肌纤维细密,脂肪呈乳白色,煮熟后不膻不柴。”学生们轮流触摸羊皮制品的纹理,观察真空包装袋里的肉品分割标准,在电子屏前通过AR技术“解剖”滩羊身体结构。孩子们通过配对图片与实物,快速掌握了滩羊肉、羊排、羊绒等20余种产品的特性。

图 学生参加展示馆
双手触摸劳动的温度
在产品体验室,学生们秒变“美食达人”。品尝着羊肉臊子、羊排、羊肉汤,学生们体会到味道鲜美也有讲究,“力道太轻香料不入味,太重又会破坏肉质”,体验室里肉香扑鼻,欢呼声此起彼伏。大家在劳动中领悟“物尽其用”的传统智慧。

图 学生参加滩羊食品品鉴
读懂千年牧歌的传承密码
在滩羊文化建设阵地,泛黄的《乾隆宁夏府志》复印件记载着“滩羊生于河滩,食碱草而肉香”的古语,多媒体沙盘动态展示着盐池草原的生态变迁。当听到讲解员说起“滩羊曾作为皇家贡品,其独特风味源于特定的盐碱地植被”时,学生们围在基因检测报告展板前热烈讨论。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老牧民的口述史视频——白发苍苍的放羊人指着墙上的老照片,讲述三代人坚守滩羊品种纯化的故事,不少学生悄悄抹去了眼角的泪花。

图 学生参观滩羊文化建设阵地
“这次体验让我明白,一块好羊肉需要养殖户的耐心、屠宰师的严谨、研发者的创新,还有我们消费者的珍惜。”活动结束时,一名学生说道。这场持续两次各6小时的劳动教育实践,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冻品分割、产品包装等实用技能,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尊重劳动、敬畏传统的种子。正如带队教师所言:“当孩子们亲手触碰过羊毛细密的触感,闻过新鲜羊肉特有的腥香,就会懂得每一份美味都凝结着无数劳动者的心血。”
(图/文 刘博)